2017年12月27日上午,常外地理教研组全体成员齐聚地理专用教室,围绕阅读余文森博士的《核心素养殖导向的课堂教学》和《中国地图百科全书》、《世界地图百科全书》叁本书后的心得体会,以及赵俊杰老师在北京顺义国际学校为期一月的研学活动,开展了一次热烈且深刻的读书交流会。
首先是赵俊杰老师做了一个专题报告,结合他在北京顺义国际学校跟岗学习的经历,谈了自己的一些体会,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他特别介绍了&濒诲辩耻辞;项目学习&谤诲辩耻辞;,认为:&濒诲辩耻辞;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时,不是在知识层面要求学生单纯的掌握知识点,而是要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某种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发展成果等,即以建构理论模型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自选一个主题作为研究对象去收集、鉴别相关资料,最后整理出一本系统的电子书。基于此,我们现在提倡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时候,那些担心强调核心素养是不是会导致基础知识的掌握存在浅而薄、零散无序等问题就成为了一个伪命题。首先是当我们迈入信息社会,知识的存量和增量已经大大超出了人们遍历的可能,追求知识的面广量大是不切实际的是荒谬的。其次包括项目学习在内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是&濒诲辩耻辞;渔&谤诲辩耻辞;的知识,以上文&濒诲辩耻辞;文明的发展&谤诲辩耻辞;为例学生不仅对于自选的研究对象有很深入和系统的学习而且通过交流展示与知识迁移,学生所习得的资料收集鉴别整理、理论建模等知识与能力才是符合其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谤诲辩耻辞;。赵老师的发言让大家开阔了眼界,也使大家对核心素养有了新的思考。
教研组长杨敬伟老师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的角度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确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是就教学方向而言的;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是就教学内容而言;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是就教学主题而言的。这是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必须确立的三大基本理念。同时特别指出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学科教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来教人,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必须确立的教学观念”。
赵小平老师从地理课堂教学的角度,指出&濒诲辩耻辞;地图技能&谤诲辩耻辞;是最基本的地理核心素养。她认为:&濒诲辩耻辞;地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在读图过程中对获取的显性信息进行思维加工,通过对直观信息的分析、取舍和重组,找出隐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做到&濒诲辩耻辞;一图多思、多图并用&谤诲辩耻辞;,不断深化对地图的认知。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进行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的经常性练习,以养成主动利用地图探究地理问题的习惯。图与图之间的转换首先主要表现为: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表格转换成曲线图等等。其次是图与文之间的转换: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要学会图文转换。通过对地图信息的获取、整理和分析,转换成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并解决地理问题&谤诲辩耻辞;。
徐小红、强晨和叶丽丽老师从地理学科的角度谈了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徐小红老师认为:&濒诲辩耻辞;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能够用地理视角观察地理事象且用地理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内在涵养。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它涵盖了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品质等多方面的内涵&谤诲辩耻辞;。强晨老师强调:&濒诲辩耻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时期地理学的发展对其要求及侧重可能不同,不同学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成分也不同。&谤诲辩耻辞;叶丽丽老师指出:&濒诲辩耻辞;相比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言,如何评价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对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多停留在什么是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培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上,对于评价的研究却鲜为少见,因此如何建立正确的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才是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的关键所在&谤诲辩耻辞;。
![]() ![]() |